高校深入推进“五育”融合,打造立体化育人范式的工作汇报材料
**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为契机,基于理论创新、技术赋能与教学方式重构,深入推进“五育”融合,打造立体化育人范式,努力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强化理论拓新,刻画数字模型,促进“滴灌式”精准育人
一是重塑“五育”融合逻辑框架。坚持以德铸魂、以智求真、以体强身、以美怡情、以劳筑基的育人逻辑。出台《课程思政建设行动方案》,分专业编制课程思政指南,构建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深度嵌入的新生态。实行俱乐部教学制度和体育达标测试制度。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试行)》,开发“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开展五育质量监测,确立身心并育、德智兼修、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框架。二是构建学生数字素养发展模型。创新“以数智驱动素养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在“五育”基础上构建兼顾通识性和专业性的数字素养发展模型,形成数智时代系统达成价值涵养、思维凸显、体魄强健、审美体验、劳动创造等多目标的育人新格局......此处隐藏2132字,下载文档可见......优化数字教学评价机制。构建五育融合、多元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数智赋能的“监测评估-分析反馈-持续改进”质量评价动态循环机制。通过“小雅”智能教学平台、智能督导系统、智慧学工平台,开展常态化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教学检查、专项评估、专业认证、审核评估、利益相关方调查等,实现对五育落实情况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情况的即时监测、反馈和整改。
四、强化重点保障,畅通数字路径,促进“集成式”协同育人
一是加强党政齐抓共管。校内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统筹协调的五育“大格局”,以“数据驱动、融合创新”为路径推进数字化“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服”协同发展,以“一体推进、四新提质、五名引领(名室、名品、名号、名作、名师)”为抓手落实五育成效。二是加强校社企协作联动。校外建设五育共同体“大工程”,牵头协同**个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组综合改革示范校、**多所学校,加快推动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省)。成立学习发展中心,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个,构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学校“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三是加强人机深度交融。构筑跨部门、跨层级的育人共同体,首创“物理—数字—社交”三空间模型,以**间智慧教室、**所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构筑场景自由切换的无边界育人场域。以数智技术盘活学术品牌、活动精品、赛事体系,创新“课程思政+虚拟实践”“沉浸式美育+劳动场景”等新型融合育人样态,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虚拟课堂”相互支撑的立体化五育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