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坚持“四个聚焦”深入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总结材料
**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在辅导员选聘配备、培训培养、发展晋升、激励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
一、聚焦选聘配备,优化队伍结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建立组织、人事、教务、学工等工作联动机制,协调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出台和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辅导员队伍发展建设规划》《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基本条件的规定》《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与要求,建立健全辅导员配备与选聘、管理与考核、培训与培养、发展与保障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辅导员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要求。
三是拓宽选育途径。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增设年轻管理干部转任选聘途径,实施“博士辅导员专项计划”,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辅导员......此处隐藏2132字,下载文档可见......完善辅导员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制度,近3年,选派12名优秀辅导员到上级部门、企事业单位、校内机关职能部门挂职锻炼。推进校本部与克拉玛依校区辅导员的交流,将工作实绩优秀的辅导员列为党政干部后备力量。
四、聚焦激励保障,细化考核评价
一是实施分类考核。连续23年实行分层分类的辅导员考核,建立校院两级联动、涵盖本研两个层次、专兼两个类别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减少事务考核、优化过程考核、突出结果考核的原则,全面修订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7类关键指标作为考核指标,树立鲜明育人导向,引导辅导员聚焦主责主业。
二是强化结果运用。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职称评聘和人事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联,作为职务晋升、评奖评优、选派研修的重要依据。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确定下一年度岗位津贴标准以及年底奖励性绩效工资。坚持绩效分配向一线辅导员倾斜,确保辅导员绩效不低于所在学院教师的平均水平。
三是加强典型示范。每2年组织开展校级“十佳辅导员”评选,纳入学校荣誉评选体系,加强对优秀辅导员的宣传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建设“辅导员发展中心”,加大人员资金、场地等投入。近3年,学校辅导员先后有1人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个工作室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